3A信用认证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信用知识                       

焦点关注                       

政策法规                       

机构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详情内容

资讯 | 企业信用

建立红黑名单制度 筑牢诚信体系建设社会基础

                 2017年,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将掀起高潮。要加快建立房地产中介、导游等14类重点职业人员信用记录。同时,在全国范围建立和完善信用红黑名单制度。(01月19日中国新闻网)

 

 

                 国办出台《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建立和完善包括公务员等14类职业人群信用记录机制,在突破重点领域中推进个人诚信体系建设,这与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从严治党的方略同频共振,是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构建个人诚信体系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在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伴随着“金钱至上”观念的泛滥,在一些重点领域出现了不诚信的现象,如公务公务员借款不还,企业之间的“三角债”久拖不决,包工头恶意欠薪,房地产中介、金融、导游等从业人员隐瞒事实真相,恶意欺骗和坑害消费者等不良行为,不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也让人与人之间失去了信任的起码基础,也至出现了急病群众遇到困难不敢帮、老太太倒地不敢扶的社会怪相,这与小康社会建设的要求相悖。为此,中央在按“24”字方针加强公民诚信道德建设的同时,有关部门制发了《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协调各部门的力量在综合施策中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以增强国民的“四个自信”。

 

 

                 建立红黑名单制度是构建个人诚信体系的基础。在构建诚信社会建设中,公检法和一些地方在贯彻落实“意见”中已经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暴光了失信企业和人员名单,并在享受购买机票、列车软卧、高铁和其他动车等公共服务上受到限制,督促一部分失信人员知错即改,回归守信的本能起到了一定的示范效应。2017年,国家又将以公务员等14类职业人群为重点,在重点领域建立红黑名单制度,目的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公民道德教育的全过程,将宣杨群众身边的守信典型与加大失信典型的惩戒有机结合起来,把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备忘录要扩展到社会各个领域,以重点领域人群为标杆规范和影响带动群众营造建设小康社会人人讲诚信的社会环境。

构建个人诚信体系需要创新机制。在构建诚信社会的实践中,需要结合地方实际,依据上级《意见》,依法依规创新措施和办法,不断完善诚信典型“红名单”制度和严重失信主体“黑名单”制度,做好实名制、信息安全、信用修复、信息服务,依法依规规范各领域红黑名单产生和发布行为,建立健全退出机制,真正实现“守信者将获得更多实惠,失信者将更加寸步难行”的目标。

上一篇:国外社会如何构建诚信体系
下一篇:依法建设社会诚信体系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