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信用认证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信用知识                       

焦点关注                       

政策法规                       

机构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详情内容

招标投标

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如何进行信用评级

作者: 方圆资信信用评级

  供应链金融这一融资模式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为解决众多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由于供应链金融业务是依托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间真实贸易背景开发的,这要求我们从新的视角对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认识和评价。

  供应链金融下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因素分析

  (一)中小企业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中小企业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在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上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此类企业通常可由单个人或少数人提供资金组成,资产规模相对较小,技术、服务和产品比较单一,自有资本相对匮乏,易受外部因素影响;在经营上多半是由业主直接管理,管理者个人的信用观念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信用决策和信用履约。因此,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具有较高的不稳定性和个人相关性。

  (二)供应链金融下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影响因素

  有别于传统银行信贷,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不仅涉及中小企业(融资方)和银行(贷款方),还有供应链关系及核心企业的担保行为。因此,供应链金融下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包括外部环境、中小企业素质、供应链关系状况、核心企业素质和融资项下资产状况等五个方面。

  供应链金融下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构建

  (一)供应链金融下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设置原则

  ⒈基于供应链进行整体信用评级

  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评价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不再单独考虑中小企业本身,而是基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对供应链参与成员进行整体的信用评级。评级指标体系需要覆盖到影响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五大因素。

  ⒉弱化中小企业财务报表的依赖

  由于中小企业财务数据往往存在失真情况,难以及时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现实状况。因此,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尽量减少使用财务数据,选用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间真实贸易信息等从侧面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⒊关注中小企业和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合作趋势

  在有关中小企业发展前景分析中,弱化财务增长率指标,更多关注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的合作紧密程度、核心企业对其依赖和支持力度等与企业发展潜力直接相关的因素。

  (二)供应链金融下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供应链金融下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设置原则,并参照传统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构建供应链金融下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框架如下图:

  ⒈外部环境

  目前,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环境中处于弱势地位,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其处于区域相关配套服务等都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行业景气度反映某一行业所处的状态或发展趋势。政府对中小企业支持度越高、行业景气度越高,企业的发展前景越好。因此,采用“宏观政策支持力度”和“行业景气度”两项定性指标对外部环境进行考量。

  ⒉中小企业素质

  中小企业素质通过企业基本素质、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五个方面来衡量。由于中小企业管理者作为经营决策的制定和执行者,掌握企业的发展方向,是决定组织目标能否达成的关键因素,因此,企业基本素质首先要考察管理者素质,其次是企业管理情况,“管理者素质”和“管理水平”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进行考量,其他四大财务指标均为定量指标。

  ⒊供应链关系状况

  供应链金融的核心理念是将单个企业置于与其主营业务相关的交易链条中考察。供应链上中小企业通过与核心企业的合作,中小企业经营稳定性和未来现金流得到保证。在对供应链金融下的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时,供应链关系状况作为重要依据考虑在内,主要通过与核心企业的合作时间、合作频率、合作价值等三方面进行考量。

  ⒋核心企业素质

  核心企业的素质反映了核心企业的整体运营状况和信用水平,有着较好素质的核心企业对整个供应链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主要通过对核心企业资信状况和运营状况两方面来考察。

  ⒌融资项下的资产状况

  融资项下的资产是第二还款来源保障,能确保即使在债务违约的情况下,也可尽可能降低损失。融资项下的资产状况着重关注其变现价值和变现能力,主要通过质押物的变现能力、应收账款账期、应收账款坏账率三方面进行衡量,其中变现能力为定性指标,其他两项为定量指标。

上一篇:信用评估是互联网金融公司良性发展的基石
下一篇: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金融司发布《关于引入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协同参与多领域及特定领域行业信用建设和信用监管工作的函》

热点内容